close

(心得是貼在留言板上,特地移到此處,歸檔用。)

在雪國的山形裡,冷峻、白藹藹的世界,鋪張出一個未知世界-死的旅程。在下雪的溫室裡,對比出生意盎然的綠色世界,烤爐上的熱騰,茶香的煙蘊,這是活的世界。這個故事,由此而起。
動物難免一死,然而我們都在死之前,奮力的過每一刻迎向死亡的終結。我們靠著吃另一種動物的遺體來存活著,這是生存的道理。所以,對於遺體,不必過分害怕。既然道理是這樣,當處理遺體的時候,沒有理由害怕。即使是你在吃魚瞟、吃雞肉時,你都是在吃動物的遺體,自然面對,就釋懷、就能理解這不是一個噁心、可怕的事業。
我自己看過兩次的入殮儀式,相較之下,日本式的確莊嚴盛重。將每個死狀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表情,利用手溫度去撫摸,去改變臉部的僵硬線條,以最完美的臉部肌肉表情,來呈現與安息。每個家庭對死者,都有不同的定義。對長者的尊敬、對猝死的不捨、對自殺者沒有諒解、甚至有無限遺憾,這踏上的旅程都是一樣的,火化、消失、無形。即使你選擇5萬、10萬、30萬的棺木都一樣。火化了,都一樣,成灰。
既然是這樣,所有的儀式都是活著的人一種追思的表現,一種緬懷的過程。所以,沒有了活的親友存在,這具屍體,他納棺時何須隆重呢?小林大悟的父親被草草地要丟入棺墓時,他是以一個無人認屍的狀況下,要被如此處理的。
其次,談到主角從業的初始緣由,從高調的大提琴表演家,失業為錢轉業至儐葬業者,這樣的落差,這樣的內心掙扎與膽小敏感,主角詮釋的很棒。眼神與投足舉指間,流露出不安的氛圍。然而,當理解到工作的神聖性,與正當性,它是一個使命,一個嚴肅的工作。即使,老婆不諒解,不能感同身受,都能堅信自己。這是回到根本問題嗎?只有生與死,才是人的根本。
學了一輩子的琴,沒有天份,沒有辦法生存在二流的樂團裡。這樣否定了他多年來的努力,使他對未來惶惶不安。卻在入殮師行業中,領悟到生死的道理。可說是職業無貴賤,貴賤只存乎人心。
我喜歡日本的這一部戲,細膩劇情、線條簡明、畫面乾淨、對話富哲理。尤其是在雪國裡的大提琴聲,增添靜謐氣氛。
不過,回到現實面,如果我死了,我寧願是在晴朗炎熱的夏日,我已經交代好我的老公與孩子,絕對不可以把我冰進冰櫃裡。直接火化我比較快~因為,我很怕冷,我不想要死在冰櫃裡。再來做鬼拖夢萊哀號~如果,還可以交代後事的話,我選擇不要有入殮這些多餘的形式,畢竟我死了,無形了。將我洒於天際之間,與天地共生。千萬別浪費一堆錢,辦理這些無謂的儀式。把錢留給需要的人。這是我自己的心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ophia6264 的頭像
    sophia6264

    阿婆的新視界

    sophia62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